搜索
首页 《精卫》 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

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

意思:大海没有平期,我的心没有断绝时。

出自作者[清]顾炎武的《精卫》

全文创作背景

顾炎武的《精卫》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他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。首先,此诗写在明清易代之际,清军铁骑横扫中国,社会动荡,民族危机深重。顾炎武作为一位明遗民,投身于抗清斗争,失败后浪迹天涯,拒不事清,这首诗正是他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。 其次,顾炎武的好友在抗清斗争中纷纷牺牲,他深感复国希望渺茫。然而,他并未放弃,依然坚持斗争,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。 因此,《精卫》这首诗是顾炎武借精卫填海的故事,表达自己不屈不挠、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和忠诚于国家的情怀。

相关句子

诗句原文
万事有不平,尔何空自苦。
长将一寸身,衔木到终古?
我愿平东海,身沉心不改。
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。
呜呼!
君不见,西山衔木众鸟多,鹊来燕去自成窠。
作者介绍 顾炎武简介
顾炎武(1613.7.15—1682.2.15),汉族,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(今江苏省昆山市)千灯镇人,本名绛,乳名藩汉,别名继坤、圭年,字忠清、宁人,亦自署蒋山佣;南都败后,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,改名炎武。因故居旁有亭林湖,学者尊为亭林先生。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、经学家、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,与黄宗羲、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“三大儒”。

他一生辗转,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,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,被誉为清学“开山始祖”。顾炎武学问渊博,于国家典制、郡邑掌故、天文仪象、河漕、兵农及经史百家、音韵训诂之学,都有研究。晚年治经重考证,开清代朴学风气。其学以博学于文,行己有耻为主,合学与行、治学与经世为一。诗多伤时感事之作。

其主要作品有《日知录》、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、《肇域志》、《音学五书》、《韵补正》、《古音表》、《诗本音》、《唐韵正》、《音论》、《金石文字记》、《亭林诗文集》等。

关键词解释

  • 大海

    读音:dà hǎi

    繁体字:大海

    短语:海域 浅海 深海

    英语:ocean

    意思:
    1.广阔的海洋。

    2.指大的容器。
    《红楼梦

名句 | 成语 | 杂谈 | 词典 | 字典 | 拼音 | 谜语 | 拆字 | 造句 | 诗词上一句 | 诗词下一句 | 名字赏析 | 人物 | 其他 | 今日天气诗词 |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.83334.CN